除了葡萄牙球迷在欢天喜地庆祝胜利之外,耐克公司的高管们同样乐开怀。欧洲杯决赛场上,两支球队都身披耐克球衣出战,随着葡萄牙夺冠,美国品牌也打破了阿迪达斯对于欧洲杯冠军长达20年的垄断——在此之前,耐克赞助的球队从未染指过德劳内杯。
不过,耐克的胜仗并非完全处在意料之中,这是一场“逆袭”好戏。
仅从欧洲杯的赞助球队数量来说,阿迪达斯处于领先地位。今年的24支参赛队伍中,多达9支队伍的运动装备由德国品牌提供,占比达到37.5%。就在欧洲杯举行期间,阿迪达斯还宣布与夺冠大热门德国队的合约延长至2022年,抢占了不少眼球。此外,阿迪达斯旗下还有西班牙和比利时等强队。而耐克和彪马两大品牌则分别赞助了6支和5支队伍,只有剩余4支球队没有被纳入“三巨头”旗下。耐克的赞助球队中,包括了法国、葡萄牙和英格兰。
除了球队数量占优,阿迪达斯还是欧足联的官方合作伙伴。从现场画面可以看到,阿迪达斯的品牌权益在场边广告牌得以充分展现。与此同时,德国品牌也是本次比赛用球的独家供应商。显然,这一系列官方身份,让竞争对手们“望尘莫及”。
虽说阿迪达斯、耐克和彪马是本届欧洲杯运动品牌赞助商的“三巨头”,但一个较大的失误让彪马提前败下阵来——瑞士队和法国队的小组赛中,全场90分钟内瑞士球员的球衣频频被“撕裂”,甚至被迫下场更换球衣,而瑞士球员身着的正是赞助商彪马提供的装备。事后,彪马一度公开道歉,并承认原因在于这批原材料纱线受到损坏。由此,“球衣事件”给彪马的本届欧洲杯之旅蒙上不少阴影,使其早早“退出”品牌竞争。
彪马的失利,让欧洲杯几乎成为阿迪达斯和耐克两大运动品牌的商业战场。虽然阿迪达斯拥有9支赞助球队,超过了耐克的6支,但最终结果表明,这场战役并非靠数量取胜。
耐克的“逆袭”,从欧洲杯半决赛开始发生。这一次,进入最后四强的球队分别是葡萄牙、威尔士、德国和东道主法国,由阿迪达斯和耐克两家平分秋色。在半决赛中,葡萄牙对阵威尔士,德国则面对法国。这意味着,两场半决赛的对决均是两大品牌的直接较量,这让一些关注品牌的看客们津津乐道。
不过,对于阿斯达斯而言,面对赛果是一件极为难堪的事情——葡萄牙击败威尔士,法国队淘汰德国队,两支耐克球队成功晋级欧洲杯决赛,提前宣告美国品牌将本届欧洲杯冠军收入囊中。7月11日,当法国队与葡萄牙队在巴黎决一高下时,俨然一次“耐克内战”的场面。所有队员都身穿耐克球衣,美国品牌的旋风标识无处不在,球衣的热销无疑也让耐克大赚一笔。
相反,随着威尔士和德国先后折戟半决赛,阿迪达斯签约的球队全部告别欧洲杯。由此,德国品牌不仅首次面对自己赞助的球队无缘欧洲杯决赛的尴尬局面,与此同时,这家运动巨头对欧洲杯冠军长达20年的垄断格局也被耐克所打破——从1996年起,连续五届欧洲杯的冠军分别为德国、法国、希腊、西班牙(2次),他们夺冠时所穿球衣的赞助商都是阿迪达斯。
除了在决赛场上抢尽风头之外,签约球星的比拼方面,耐克也略胜一筹。该品牌旗下的当家球星C罗,正是本届欧洲杯的一大焦点——C罗带领的葡萄牙队,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首次捧起德劳内杯。虽然他在决赛中只打了25分钟就因伤下场,但C罗被普遍认为是葡萄牙队实至名归的精神领袖,他甚至跻身这项赛事的历史最佳射手,可谓在战绩和情感上赚足眼球。实际上,作为欧洲杯的金靴得主,法国球星格列兹曼同样是一大亮点,可惜彪马球星的出色表现,未能掩盖品牌在球衣质量上的严重失误。
毫无疑问,耐克的逆袭得益于近年来品牌在欧洲杯国家队版图上的扩张。2011年,美国品牌夺走了阿迪达斯的长期合作伙伴法国队,并创造了当时国家队赞助史上的最高签约金额。2013年,耐克又从茵宝手中得到英格兰的球衣合同。此外,从2018年开始,耐克还将成为瑞士国家队的装备赞助商。另一段插曲是,耐克此前还曾试图德国国家队的赞助合同,此举无疑是想直接打进阿迪达斯的后院。重压之下,德国品牌不得不将合约价格翻了一番,以4000万英镑(约合3.87亿元人民币)的“天价”与德国队续约四年。
当然,欧洲杯冠军只是耐克的阶段性胜利,但当前足球领域的头号品牌依然是阿迪达斯。据彭博社报道,阿迪达斯预计2016年的足球业务收入将达到25亿欧元(约合28亿美元),而耐克这一数字预估约为21.4亿美元,双方仍存在不小的差距。
值得注意的是,即将开幕的里约奥运会还将是耐克的“主战场”。2012年,耐克获得了里约奥运会官方供应商的赞助资格,这是自悉尼奥运会以来,美国品牌首次成为奥运会的官方供应商。而赞助此前三届奥运会的阿迪达斯,本届则退出了赞助商行列,仅为英国队提供奥运队服。